第165章 奏折(2 / 3)

相较而言,不怒自威或许在审问官员的时候会有用,更容易找到对方的破绽,但优先级没有这个高。

楚歌在“精神矍铄”的天赋上一点,开始试炼。

试炼幻境中的一切开始运转。

旁边有一名小太监,贴身服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难不成是……批阅奏章?”

楚歌看向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之所以选择皇帝身份,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个身份多半是四种身份中难度最高的。

从年龄上来说,此时的盛太祖已经到了晚年,也就是所谓的“英雄迟暮”。而每个英雄人物到了晚年,都是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阶段。

有太多未完成的事情要去做,又有太多的宵小会趁机生乱。

而从身份上来说,治天下的难度比打天下,要大得多了。

楚歌扮演的皇帝身份,绝对不是耽于享乐、坐享其成,而是最为凶险的最后一棒。

“目前看来,不同阶段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必然的线性联系。

“也就是说,不管前面的三个人是否通关,我都可以正常进行第四阶段的游戏内容。

“但不排除前面三个人成绩优异的话会对第四阶段开场情况有所提升的这种可能性。

“还是先专注于自己的这部分内容吧。

“批阅奏折。

“如果真按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这绝对不是个轻松的活。

“不知道我顶不顶得住……”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楚歌在这段时间当然也没闲着,一直在准备与盛太祖有关的历史资料。

关于奏折这件事情,历史上有明确记载。

盛太祖曾经在八天之中,批阅奏章一千一百多件,其中涉及到了三千四百多件事情。如果以每份奏章一千字来算的话,他平均每天也要批阅二十多万字,处理四百多件事。

当然,这些奏折并不需要全都非常详细地回复,有些交给六部去办理就可以,个别事关重大的才需要详细批复。

而且批复时也没必要搞太多的繁文缛节,盛太祖就很喜欢用白话批奏折或者下圣旨。

比如大盛朝初年东夷贼寇也曾偶有进犯,盛太祖就给东南的军民下了一道非常简洁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杀了再说。钦此!”

更何况《暗沙》这游戏本身是有辅助机制的,就像玩家跟古人对话不需要真的模彷古人说话一样,批奏折自然也不需要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去批。

只要做得大差不差,游戏机制本身就会自动纠正。

所以对楚歌来说,批奏折这个事情,其实倒也没有多难。

关键在于,从如此海量的信息中甄别、筛选出一些关键的信息。

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上拿下来一本,开始批阅。

翻了一下之后楚歌发现,奏折上的内容还算挺清晰的,事情讲得比较清楚。而且,奏折上较为艰涩难懂的部分会自动转化为现代人的白话文或说明文的样式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难度。

这也合理,毕竟像楚歌这样的玩家不多。

那些没研究过史料、甚至不认识太多繁体字的玩家要是挑战这一关,岂不是完全没有通关的可能性了?肯定得加点辅助措施。

只是到第三本的时候,就开始让人有些烦躁了。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翻来覆去地说。

这让楚歌想到之前大盛朝的一件趣事。

曾经有一位刑部的高官上了一份奏折,盛太祖读了六千多个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全是空话;读了一万六千多个字才涉及到正题,一共就说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