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无憾了(2 / 5)

可是此时他们的行为,却让王文川觉得无比陌生。

原本擅长钻营的小人,竟然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全然不考虑升迁,也不造假业绩;

原本优柔寡断的官员,竟然也能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与地方上的顽固势力做斗争;

原本没有才能、只知道机械僵硬地执行上级命令的官员,竟然也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新法的一些举措。

这其中或许有些人的处理方式,是王文川所不赞同的,但总体而言,王文川觉得这些人,每一个都像他自己。

这种像,并不是指推行新法的具体手段,而是这种毫无私利的为国之心。

一个王文川,可以治理好一县,却治不好一国。

可若是天下的所有知县知州,都是王文川这样的人呢?

那么王文川变法很可能就不再是一次失败的变法,而王文川本人,也将成为无可争议的一代贤相,成为与那些上古名臣并列的人物。

最终,在新法的巨大成效面前,荧幕中的文君实怀疑人生了。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新法为什么能够推行下去。

而在荧幕外,王文川也陷入了沉默。

他的眼中隐约有泪光闪烁,脸上的表情也带着欣慰,这是因为通过这段无比真实的画面,他看到了新法成功的可能性。

他看到青苗贷和免役法真的减轻了底层农户的负担,田间老农也对拗相公交口称赞;

他看到新法富国强兵,让国库充盈;

他看到朝堂内的气氛为之一清,众臣不再党争,齐心协力让齐朝变得强大起来,能够抵御外辱,能够让北地之民不再提心吊胆,不再担心异族南下,生灵涂炭;

他看到新法旧法之争终于落下帷幕,新法的成功让那些旧党官员哑口无言……

这些,当然都是值得欣慰的部分。

但此时的王文川,显然也还有其他的情绪。

他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新法,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成功的。

“或许,张任侠的说法是对的。

“他曾经说过,若是皇帝圣明、百官廉洁,朝野风气清朗,那么我就可以成为不世出的贤相,为齐朝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可若是百官昏昏、民智未开,那么我就只能变成祸国乱民之人,备受唾骂。

“由此看来,他是对的。

“后人在理想状态下对新法的模拟确实成功了,可这种成功,却有着太多的前提条件。

“若是真有这种条件,用旧法也能打造一个煌煌盛世,我又何必费心变法呢?”

穿越到皇帝和官员身上的玩家们,实际上是一种近似于策略类游戏的理想状态。

在策略游戏中,玩家们随便下达一道指令,就可以不折不扣地推行下去。

看到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不会有太多的迷惑选项,不必担心一些关键情报是误导。

玩家们在理想状态下对新法的模拟也是如此。

从基层官员再到最上层的决策者,有着一个高度一致的共同目标,有着差不多的知识储备和才华,而且这种利益高度捆绑的状态,不会因为任何其他的因素受到影响。

但这终究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

现实并非策略游戏。

在现实中,顶层设计者的每一个指令下达下去,都可能在任一层级、被任何人曲解成其他的形式,或者矫枉过正,或者阳奉阴违,让最初的设计面目全非;

而顶层设计者从底层拿到各种反馈数据,也可能是充满了各种虚假的信息,或者是注水,或者是隐瞒,或者是纯粹的胡编乱造。

而各级官员都是各怀鬼胎的,有人为了升迁,有人为了土地和利益,还有人则仅仅为了保住官位、不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