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四种开局(2 / 6)

然而在金人兵分两路南下之后,这位镇守燕云的降将抵抗了一阵之后就发现跟着齐朝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的这一事实,并最终倒戈,成为三姓家奴。

由此一来,齐朝不仅将赎买燕云的大量钱财拱手白送给金人,后续还又搭上了砸在燕云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口、物资和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而这里面有大量的工匠,又进一步加速了技术从中原王朝向北方的扩散,为之后齐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李鸿运的视野随着金人的兵锋向南移动,在越过燕京之后,金人的大军便是一马平川,所遇的齐军都是一触即溃。

或者更准确地说,一触即溃已经是一种褒奖,因为真正能与金人对峙的齐军已经是极少数,大多数还没看到金人的影子,就已经发生了营啸或者哗变,溃散得无影无踪。

黄河或许本该是天险,但在这种形同虚设的防务中,金人想要渡河也无非是多让船只往来几次而已。

在当时,如果真的有一支有战意的军队,再有一个像指挥齐军在牛渚矶打赢金兵的赵彬甫一样的人物,极有可能将金兵阻滞在黄河以北,到时候整个靖平之耻的剧本,或许都会发生变化。

但那终究是无法实现的奢望了。

继续向南,李鸿运的视野再次掠过岑桥驿,来到了当时齐朝的京师大梁城。

大梁城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周围没有大的山脉、关隘,基本可以看做是无险可守。不过,它毕竟是几朝的国都,城墙却也足够厚实。

其实在齐朝建立后不久,也曾有过迁都的打算,比如西京河南府的洛阳,就是重点考虑对象之一。

但终究还是未能成功,因为大梁作为京师,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就是漕运发达。

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因为没有燕云,所以为了对抗北方的强敌,也为了将大量流民和灾民吸纳入军队维持稳定,所以在整个北方必须养活大量的军队;

而大梁城作为京师,更是要养大量的禁军来维护城防;

既然有大量的军队,那么人吃马嚼,军粮的供应就成了大问题,京师大梁城漕运发达,可以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过来,才能养得起这么多的兵员。

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齐朝此举也只是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兵在精不在多。

有时候,兵越多反而越是一种累赘,让己方的战斗力从不堪一击向着不战自溃进一步退化。

大梁城中,同样有些人心惶惶的紧张气氛,但绝大多数百姓仍旧生活如常。

那些达官贵人们,也仍旧一如往日,流连于青楼勾栏,寻欢作乐。

只有少数朝中重臣,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而此时的皇帝齐惠宗,则是看着争吵不已的群臣有些头疼,眼神转动着,时刻想着该如何才能跑路。

在李鸿运的视野掠过岑桥驿和大梁城的时候,他看到两个光点闪烁了一下,又逐渐消失。

“光点是什么意思?

“是玩家的出生点吗?”

李鸿运看到这两个光点分别出现在岑桥驿和皇宫中,大致猜出了这种可能性。

紧接着他的猜测得到了验证,因为随着他的视野向西北边移动,又看到了另外的两个光点。

第三个光点在大梁城往西北方向的一个小村落上,这里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并非什么军事要地,可想而知随着金兵的铁蹄南下,这里会像其他小村落一样被无情的碾过。

或许在不久之后,它就会彻底在地图上消失,从村落变成废墟,再从废墟变成遗迹,而后再重新变回荒野。

第四个光点,则是在一处群山之中的小城。

这里是巍巍太行一条陉道的西侧出口,地处要冲。往西就是河东重镇太原城,往东则是真定府,山川环绕、道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