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赌或是不赌(1 / 3)

苏良宇听梁远说完咧着嘴苦笑了一下,说道:“那事可是说来话长,曲折无比,眼下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得你自己做决定。”

共和国的电子工业,起源于1952年民主德国援建的北平7电子厂,即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属于“一五计划”中156项国家骨干重点工程。

7工程由当年的民主德国副总理带队,集整个民主德国电子工业之力,为初生的共和国构建起整个现代电子工业的骨架,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共和国所生产的每个电子元件都是百分百的东德血统。

7工程投产不久,共和国和以苏联为华约集团的关系全面破裂,援华的东德专家也随着苏联专家撤回国内,面对着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亮的国际局面,被逼无奈的共和国走上了自主研的道路。

随着7工程在国内落地生根,经过技术消化之后,国家规划出三个较大的电子产业集群,北方以北平、津门、盛京三市为主,南方以国内最大的经济城市吴淞为核心,还一个位于三线贵州的崇山峻岭深处。

步入八十年代初期,改开的共和国战略势态好转,科技界恢复同西方国家的交流后眼界大开,面对严重落后的现实,286适时提出:“没有科学现代化,就没有工业、农业和国防的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2央组建了以副总理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计划在六五期间对共和国的电子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现在为南湖科技园代工芯片的华晶厂,就是六五计划成果的一部分。

公平的说,共和国六五期间对电子工业的技术升级还是颇有成效,最起码把芯片制程从1o微米缩短至六微米,独立设计出了相当于8o86水平的芯片,部分掌握了五微米级别的制程技术。

面对六五期间的一系列成果,共和国雄心勃勃的提出,在七五86年9o年期间电子工业要普及推广6微米技术。开3微米技术,进行1微米技术的预研科技攻关。

从未来的展望上来说,共和国为电子工业描绘的前景非常美妙,美国也只是在八八年才开始使用成熟的1微米制程技术,此时国内和国际主流电子工业的差距。远非后世那种以天文单位来描述的距离。

在八十年代。集成电路产业有个显著的特点,微处理器的研和处理器制程工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关联紧密,像ib。英特尔本身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制程设备研能力,远非后世台积电那种it民工所能比较的。

集成电路产业的趋势就是晶圆尺寸越做越大,制程工艺的数字越来越小,研费用的投资也越来越高,从十微米到六微米投资级别以数千万美元计算。从五微米到一微米投资级别却是以数亿美元来计算,在未来的纳米时代,制程工艺的投资更可怕的上涨至百亿美元规模。

共和国在制定七五计划时完全没有考虑到,集成电路行业是以什么样的高来展的,对集成电路行业几何级别增长的研资金更是毫无概念。

因此对于真正执行七五计划的电子工业企业来说,情况确是大大的不妙了,凭着目前国内电子工业企业,每年最多几十万元的科研投资,想完成国家七五计划的规划目标无异于做梦。

申请追加研资金更是没有希望。别说在八十年代,就算是进入了新世纪,国家也不可能拿出数十个亿的资金,仅对处理器的制程技术进行研的。

在七五期间,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集成电路要“建立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展战略。其中盛京就是北方基地的重点规划城市。

不过,在新世纪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之前,盛京市根本不是共和国关注的重点,国家在文件上表达了对盛京电子工业产业非常重视的意图之后。就没了别的动作,真正的科研费用才拨过来不到百万。相对于真正的资金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