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打骨折(2 / 9)

但这无疑会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后来建议说贷款买船,领导不愿意,最后决定自己造。

营城造船厂其实就是这个年代自立自强的产物。

去年国内自行设计建造了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试航并投入了使用。

然后国内的万吨轮就跟下饺子似的,魔都、滨城、羊城等地造船厂纷纷开足马力,几十艘万吨级巨轮噼里啪啦的下水了。

十亿人口大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量可见一斑。

营城造船厂当初就是瞄着要造万吨级大船才搞的上不上,下不下的,努力了快十年都没把船厂建完。

而李学武给出的建议和计划是放弃造大船的不实际梦想,瞄准了渔船和货船这两个领域先把架子搭起来。

货船就造东风船务现有的那种千吨级货轮,渔船的吨位就更小了五百吨的最好造。

一路上小刘也给李学武两人介绍了津沽港那边小渔船的发展情况。

甭说千吨级大型渔船了,就是木制舢板还存在着呢。

渔船名目太过繁多,李学武是不懂这个的,全听小刘说相声似的报菜名。

按舱容分,有舢舨、二份船(俗称门里拖、二拔)、三份船(红头对)、四份船、五份船、独捞(大围船)等,载重2~20吨不等。

如果按作业方式又分张网、流网、对网等名目。

流网有鳓网、大霖之分;张网有沪艚、鹰捕、虾服、小航、大捕之别。

对网则有白底、小网、红头、舢舨、乌角、花头、红旗等名色。

五几年津门港渔业发展很快,水产公司和渔民主动发展机帆船用于流网、拖网作业。

小刘介绍说,津门的渔业正在推动一项计划,那就是实现渔船全部动力化。

这个目标在国外已经不算什么了,发达国家的渔业早都成熟了,万吨渔船都不罕见。

但在国内,木制渔船仍被作为主力渔船在使用。

渔业公司桐油和渔具等生产材料,渔民则是按照60的鱼获进行交付。

正是因为没有八十年代后期那种渔轮和钢质渔船,所以远洋流、钓作业几乎没有,鱼获也很少。

木制机翻船的工作效率很低,很多渔业港口都需要中小型渔船进行迭代。

李学武这才来津门,是想要亲自看一看渔业、船业发展情况的。

海洋捕捞关系到接下来的罐头产品和水产品进京的合作。

渔船业发展关系到营城造船厂接下来的发展目标。

跟津门海产公司合作自然不仅仅是从这边交易海产品,也不仅仅是将外地的特产同对方做交易。

最终目的是将轧钢厂自产的商品推销出去。

贸易项目最终服务和创造价值的还得是自身产出。

比如轧钢厂的五金小商品、汽车、生产工具、钢材,以及联合企业和工业基地生产的产品。

只有自身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优秀且有竞争力的商品,才能在贸易活动中占据有利条件。

既然都跟水产公司合作了,那不得拓宽一下合作范围?

渔船,大量的渔船订单,津门港造船厂都瞄着大船和巨型货轮在建设和发展。

尤其是煤炭行业的助力,越大越不嫌大,运输能力越强才越好。

工业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瘸腿的,照顾不到所有需要。

比如汽车,出现212吉普车以后,其他工厂都被其所兼并了。

目的就是节约当前发展能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上去。

李学武在谈起轧钢厂正在搞的吉普车,说小了,太精致了,跟212的定位重合了。

其实不,212在原地踏步,京城汽车厂已经把设计精力转向了轿车。

很遗憾的是,李学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