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张公子请客 诸公买单(2 / 5)

可刘建业席地坐在其中,安静地听着,眼里却发着光。

他和绝大多数的青年和少年一样,都对此深信不疑。

一场大灾,让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迄今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如今,这些自太平府来的人,听闻是奉王诏而来,却给了他这辈子最大的依靠,让他对未来有了一丝奢望。

领着他的两个大夫,也是太平府来的,偶尔他们闲谈之中,也总能听到一些细碎的新鲜事,于是不知不觉间,好像有一颗种子,埋入了他的心里,悄然地生根发芽。

只是这边的景气。

却已让人开始慌了神。

粮价其实倒还维持住了。

可迄今为止,购粮者寥寥无几。

这样高的粮价,在开封各处,却可免费吃粮,这些百姓,一个个吃的肚子鼓囊囊的,到了傍晚,还一道中气十足地唱歌。

傻子才花钱买粮呢,更何况还想大价钱出售的!

到了这个地步,心烦气躁了多日的周举人等人,终于坐不住了。

这一次,他们几乎黑着脸,一并抵达了府衙。

知府刘进,见着这一张张沉如墨汁的脸,也觉得头痛无比。

他这知府,如今还能管个啥?城中的事都管不明白,至于城外?出门就是锦衣卫和模范营带着的护卫队,哪一个差役都不敢造次。

即便是差役,也有不少人跑了。

在这当差,倒是能勉强湖口,可架不住外头是白米饭。

即便当差的不去吃粮,这一家老小,也都跑了干净。

他们毕竟是贱吏,连正经的编制都没有。

还有人吃了粮回来,冲着人大谈下吏也录入吏簿,还可做官,说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还说,有一个小吏,现在都做知府了。

又四处说什么当官未必要科举,什么孩子可读书识字,有人给你请先生。

这消息传到了知府的耳里,刘知府勃然大怒。

古人,尤其是读书人,治吏是很严苛的。

他们认为小吏天生卑贱,最擅投机取巧,为官者必须严苛对待。

而至于某些不安分的言行,更是大忌,当下便命人将此人痛打一顿。

可这没什么效果,那人被抬走,府衙里又在传,是去城外的医药所治伤去了。

这般一来,府衙里的差役,就更加觉得没什么意思。

甚至有时候,若是要捉拿什么人,锦衣卫根本不和知府衙门交涉,只需寻一个差役,那差役立即便呼朋引伴,主动请缨,代为效劳。

倒是知府的命令,即便是恫吓,大家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能混就混,不能混,可能第二日人就无影无踪了。

刘进听了周举人的埋怨,想到这些时日府衙里发生的事,多日的怒气像是积累到了一个顶点,直接拍桉而起,勃然大怒道:“人心浮动至此,这百姓还怎么安分守己!”

他气恼不已地痛骂着。

周举人见他如此,便觉得有戏。

于是,这周举人摆出一副悲痛的样子道:“府君,学生直言了吧,再这样下去,便是要将学生人等置之死地啊。现如今,咱们的粮仓都已堆满了,这么多粮食,每日储存的损耗,就是不小的开支,可现在……却是一粒米都发售不出,这不是要将我等逼死吗?”

周举人顿了顿,接着道:“即便是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虽是严刑峻法,可至少……也认为我等乃朝廷之基石,如今是什么样子呢?说来真是可叹,今日到了这个份上,粮商还有学生人等,真要死无葬身之地。”

刘进皱眉,犹豫地道:“此事……本官能有何作为?哎……”

周举人等人显是急了,个个不再客气,那王锦率先道:“咱们仓里的粮,有不少看是当初朝廷的赈济粮,可这些赈济粮为何会出现在我们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