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传世之作(1 / 2)

听到了陈轩的话,徐庶感到很惊讶,因为现在的徐庶并不怎么出名。

自从他犯事逃离家乡以后,拜在司马徽的名下学艺,只在司马徽的这个圈子里比较有名而已,没有想到陈轩竟然听过自己的名字。

“我对徐先生的许多文章都拜读过了,徐先生轻侠重义,亦是我辈典范。”

陈轩并没有讲徐庶的文采怎么样,而是他的性格品质,而这也一直是徐庶引以为傲的地方。

当年虽然为朋友报仇犯下事情,但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再加上前面听陈轩为主人鸣不平,知道陈轩亦是个忠义之人,刹那间生出几分惺惺相惜的意思。

毕竟在这水镜山庄里,虽然号称名士聚集,被他徐庶看得上眼的也寥寥无几。

像崔州平这样有文采的人的,在性格上面,却与徐庶却有着很大的差别,终其原因徐庶寒门出身,崔钧他们是世家子弟,虽然因为徐庶的才华,他们对徐庶还比较尊敬,可是对于其他的寒门世子,则打心眼里看不起,徐庶也曾为寒门之人鸣不平。

徐庶一边话一边从司马徽手上接过那册子打开,当将一篇《阿房宫赋》全部看完以后,眼中更是异彩连连。

如果之前因为陈轩的忠义之举使他对陈轩有好感,看了这个《阿房宫赋》》,对陈轩的才华开始佩服了。

他知道自己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恐怕也很难,想要超越更难。

一时之间,陈轩在他心目中不再是一个随从,而是达到和自己同等的地位。

徐庶看完以后,主动把册子递给旁边的人。

众人也就顺水推舟,接过去观看。

而此时,徐庶开始和陈轩交谈,二人很快发现,在理念上有共同之处,一时间颇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感觉。

“像陈老板的才能,只做一名随从,实在是可惜了些。”

“刘表的大公子刘琦虽然有可能继承荆州刺史之位,可以陈公子的见识,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刘琦为人虽然善良,却并非明主,跟着他恐怕早晚也要被他所连累。”

徐庶忍不住对陈轩提醒道。

他就住在荆州,却没有投靠刘表,便是因为看出刘表并非明主。

连当世八俊的刘表都入不了徐庶的法眼,他儿子刘琦,徐庶自然更看不上了。

虽然最忌交浅言深,徐庶和陈轩刚见面,以徐庶的聪明,不应该谈论这些。

不过徐庶对陈轩实在是很欣赏,才忍不住道。

而在徐庶和陈轩交谈的这一会儿工夫,在场的众人大多已经将陈轩的册传看完。

于是那会儿贬低陈轩,对陈轩冷嘲热讽的人,现在纷纷闭上了嘴巴。

即便是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看了陈轩的文章以后,也没有哪个敢昧着良心这文章写的不好。

毕竟这年代人还是要点脸的。

“此文好啊!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秦灭六国,何等威武,最终却不过二世,引人深思。大汉立国四百年,如今风雨飘摇,非是天灾,而是人祸。”

听到对方的感慨,陈轩忍不住拱手道:“请问下是?”

“在下石韬。”

石韬向陈轩还了一礼,目光之中满是赞赏。

陈轩也露出几分惊讶,没有想到竟是诸葛四友之一的石广元。

诸葛亮庞统等人在水镜先生手下学艺,有几人和诸葛亮关系较好,被称为诸葛四友。

分别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元直,石广元,孟建四人。

历史记载,石韬与诸葛亮,徐庶,孟建一起游学,诸葛亮对三人,你们三个人若是入朝为官,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几人问诸葛亮能当什么官,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

当然,这个故事有意的在抬高诸葛亮而贬低了其他三人,诸葛亮有治国之才,而三人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