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获成功(1 / 2)

这个国丈周奎,崇祯就是被他忽悠来的。没想到妹妹朱媺娖也跟着来了,朱慈烺一脸关切的将她悄悄拉到了一边:“你身子刚好,干嘛又出来,受了风寒怎么办。”

朱媺娖嫣然一笑:“才没有,我的病早就好啦。哥哥,我要你给我做只马驹,就用这个玻璃。”完,她伸手指着那个刚要开窑的窑炉。

朱慈烺无奈,这是自己跟妹妹吹出去的牛皮。等西山玻璃厂建起来,就给她做个水晶马驹。因为朱媺娖是属马的,她比朱慈烺了一岁。朱慈烺生于崇祯二年,属蛇。

“好,你等着,待会儿哥哥让人给你做。”

用玻璃溶液做一些手工艺品,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西山的能工巧匠多得是,手工艺品完全可以用吹塑法来制作。

崇祯却甚是着急,他又问了一遍:“何时开炉?”

周奎哪里知道了,他只好无助的看着朱慈烺,然后心翼翼的回道:“朱五爷稍安勿躁,想来时辰快到了。”

“咣!”的一声,随着一声鸣锣声起,一个工匠站在窑炉前,就跟个打鸣的公鸡一般,高喊了一声:“开~窑~!”

这一声喊,回味悠长如绕梁三日一般,想来这工匠是常听京剧。这一嗓子,像极了戏台上包拯那一声‘开铡...’

窑炉是用耐火土做成的一道溪槽,朱慈烺心里也没有底,到底能不能成,反正他只是按照炼铁步骤来融化这些原料的。

工匠们一拥而上,将窑炉的炉门打开。没有任何的反应,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众人面面相觑,崇祯眉头微皱,这逆子闹得什么鬼,不会是什么都没做出来,诓骗众人的吧。

若真如此,那笑话可闹得大了。且不大张旗鼓的在西山又是建厂又是盖房的,如此兴师动众,还耗费了朝廷上万石粮食。若是做不出玻璃来,看看朕怎么收拾你个逆子。

更害怕还是周奎,这一百万两银子可就这么投进去了。若是造不出玻璃,真就是倾家荡产了。不夸张的,他的周府都抵押出去了。难不成,让他堂堂一个国丈睡大街吧。

西山的工匠们也都屏住了呼吸,怎么回事难道出了什么问题么。

就连朱慈烺自己也是大吃一惊:不会这么倒霉,没造出来吧。

这阵势闹得这么大,搞到崇祯皇帝都亲自前来了。关键时刻玻璃却造不出来,那可真就是糗大了。

不过没道理啊,温度火候都对,原料也没有问题。怎么可能,这窑炉内的原料没有融化呢。煤炭依旧在燃烧,炉内更是灼热异常。

崇祯的脸色已经愈发难看起来,朱慈烺心里加倍的打鼓,他只好询问起此地的‘技术顾问’:“孟掌柜,怎么一回事!”

作为太子殿下聘用的技术顾问,孟樊平可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做出玻璃的人。

听到太子殿下开口询问,孟樊平心中‘咯噔’一下,这个时候可千万别出什么纰漏。

“太子殿下,人过去看看。”着,孟掌柜奔向了那个窑炉。

刚到炉门口,孟掌柜就看到一股通红的岩浆熔液一般的液体,顺着炉槽内缓缓流出。

孟掌柜大喜,拍着手高喊起来:“出来了出来了!铁水出来了!”

大概是平日冶铁习惯了,这是融化后的玻璃熔液,称之为铁水是不合适的。

可没有人去纠正孟掌柜的语病,因为众人眼睁睁的看着,窑炉内的汁水顺着炉槽缓缓流出。就像是冶炼厂的铁水一般,似乎孟掌柜的并没有错。

‘铁水’缓缓流淌,炉槽下是一排排的用耐火土做好的模具。熔液流入模具内,再用人工用事先做好的模具压实。

玻璃液体并不像是铁水那样,确切的,它更像是一块稍硬的面团,需要用模具挤压成型。此时的玻璃已经有了最初的雏形,但还需要二次煅烧增加去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