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街溜子(1 / 2)

啥也不了,这么好的事,六福屁颠的就去了。

周府的临街,有个木匠叫苟二哈。此人善于做木门木窗,还有家具的翻新技术。许多富商大贾,都闻其手艺,将家里的旧门窗交给他。

苟二哈也不负众望,拆家出名的二哈,能成功的将你家的破旧门窗,跟翻新成新的一样。

六福跟他的时候,苟二哈却是一脸警惕的:“国丈家?好啊,工钱概不拖欠,日结。”

谁不知道这个国丈是个吝啬鬼,京城第一抠周奎,给他家干活,工钱得讲好。不然这国丈虽是家大业大,很容易拖欠工钱。

苟二哈吃过这个亏,崇祯三年,周府翻新东厢房。欠了苟二哈五两银子,到去年才还清。整整拖了九年,每到逢年过节二哈都得去要工钱。

六福这次倒也爽快,一咬牙:“好,这事我替我家老爷做主了,工钱日结,不过有事得叮嘱与你。”

苟二哈立刻警觉起来:“又是甚事,必须管吃,不然不干。吃的没讲究,吃饱就成。”

六福一把拉住他:“不是吃的,管吃管住。你先去国丈老爷家瞅瞅,这整个府上所有的门窗都给我拆了。不过你不能换窗纸,咱们这次镶嵌玻璃。”

“玻璃,什么是玻璃?”

“这你就甭管了,到了府上你便知道了。”

六福连拖带拽,将苟二哈拉到了周府。此时的周府大院里,已经堆满了一排排的玻璃。

玻璃不能横放,很容易碎掉。一排排的玻璃都是用麻绳捆好,竖放在了周府的院子里。

周府苟二哈来过好几次的,可这些玻璃还是第一次见。在他诧异的眼神中,周奎抱着个茶壶,大摇大摆的从府厅走了出来。

一个工匠,自然用不着周奎去理会。堂堂国丈,没得失了身份。周奎只是抱着茶壶吸了一口,慢条斯理的道:“六福啊,招呼好,照着老夫我的去做。做的好了,有赏。”

完,周奎又吸溜了一口茶,腆着肚子大摇大摆的回了屋。看背影,很像个街溜子。

苟二哈却有些发呆,这、这还是他认识的之前的那个国丈么,什么时候国丈变得如此大方了,居然给周府做事,还有赏?

六福兴奋的拿胳膊捅了捅他:“听到没有,好生做事,国丈老爷可了。做的好了,有赏。”

苟二哈立刻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了起来,充分的发挥了他拆家的本事。作为一个国丈,家大业大的周府占地甚广。东厢房、西厢房、前厅、后堂、东院、西苑,各处院子的窗户和木门,很快被苟二哈给拆了个干净。

西山来的几个工匠,还有府上的几个家丁,配合着给苟二哈做了下手。丈量好门窗的尺寸,众人开始拿着木尺,用瓷器作坊使用的那种金刚石,心翼翼的在玻璃上一划。然后几人一起,轻轻一掰,玻璃应手而断。

没有铁钉,好像这个时代的木匠极少有人使用铁钉,木匠们使用最多的是榫卯结构。虽然这个时代早有铁钉,是铁匠打出来的铁钉。不是圆的,而是一种立方体,而且个头很大。

苟二哈在给周府的门窗上按装的玻璃,都是用木条和胶水固定的。

没错,木工们早就有了胶水。只是这种胶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胶,古人木匠用的是一种叫做鱼鳔胶的东西。

制作鱼鳔胶其实也很复杂,选料要讲究,他们一般用米鱼鳔来制胶,这种鱼鳔粘度特别大。首先将干鱼鳔放入温水中浸泡两天至柔软,泡软之后切成细的碎片。

然后,再将鱼鳔加适量的水放入锅内蒸两炷香的时间。待鱼鳔变的软烂后趁热放在砧板上捶打,砸胶的过程中鱼鳔温度免不了降低,此时需要再放入锅中加热后拿出来继续砸。反复多次后,等鱼鳔已成为黏稠的胶状时,砸胶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此时需要将鱼鳔放在滤网上一边加热,一边挤压取胶,此时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