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救命稻草(1 / 2)

尽管嘴上不承认,崇祯皇帝内心其实早已把儿子当成了救命稻草。年纪的朱慈烺,真的是非同一般的智慧。

如果硬是要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来与之媲美的话,似乎智似半妖的诸葛亮还有太祖时期的刘伯温可与之一较短长。

可很快崇祯皇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看着年纪轻轻似乎有些人畜无害的儿子,崇祯皇帝内心不由得暗叹一声:自己实属病急乱投医了。

慈烺只是个孩子啊,看他一双漆黑灵动的眼睛贼忒嘻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真的。把他想象成摇羽毛扇的诸葛亮,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不过,儿子虽然比不上诸葛亮那么夸张,损主意还是有的。这一点,崇祯是深受其害。每次被儿子气的欲仙欲死,好像这臭子最终还真能解决一些问题。

“罢,你又想出什么鬼点子了。”

朱慈烺眼珠一转:“父皇,世人无非就是想看您的表态。那咱就做一出戏给他们看看,孙传庭的家眷不还在京城么。把他的家眷抓了,扔到锦衣卫的诏狱。然后,再给孙传庭去一道圣旨,将他训诫一顿。再在朝堂上发个告示,堵住众人的嘴也就是了。”

崇祯皇帝一怔:“如此一来,那孙传庭岂肯干休。就算如所,他没有反意也被朕给逼反了。”

朱慈烺微微一笑:“父皇您怎么还不明白,惩治孙传庭只不过是做给世人看的。儿臣可以私下里给孙传庭写一封密信,以解他疑虑。父皇您就放心吧,这事交给儿臣来办。”

皇极殿,早朝。

崇祯皇帝终于表态了,当即宣读降罪诏书:鉴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祸乱地方、欺君罔上,本应以谋逆治罪讨伐。然,考虑到流寇作乱,圣天子隆恩,暂赦其罪。望孙传庭戴罪立功,及早剿灭流寇。天下众口悠悠,因其罪甚重,今着令孙府家眷下诏狱,严刑以示惩戒。

这份降罪诏书不伦不类,总之大抵意思就是:孙传庭罪大恶极,本应该以谋反罪论处。可考虑到中原流寇肆虐,朕给你次机会。只要你安心剿灭流寇,你在陕西所犯下的罪名都可以赦免。

但是你孙传庭实在罪恶滔天,不惩治你又不足以平民愤。只好先把你的家眷下到诏狱,施加一些刑罚伺候。

任何人,见到这份诏书,不反也得跟着反了。自己的家眷都被下诏狱了,诏狱是个什么地方,生不如死。孙传庭岂能还会为朝廷出力,不定他收到圣旨第一时间就造反了。

这份诏书在京城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看来皇帝就是意图逼反孙传庭。好师出有名的派兵讨伐,看来万岁爷是想弄死孙传庭了。

谁知,圣旨送到陕西,孙传庭不但没有造反,反而上书表示,臣多谢万岁爷恩典,罪臣知罪。把罪臣家眷下狱,罪臣无话可。罪臣但求戴罪立功,争取早日剿灭流寇。

只是,因罪臣在陕西斩杀官员太多,陕西官场三去其一。还请万岁爷,及早派驻官员于地方赴任。臣,孙传庭叩上。

崇祯收到孙传庭的上书,当即在朝堂宣读起来。并且,严令内,赶紧挑选合适的地方官员,赴陕西地方上任。

君臣二人一系列骚气操作,直接把皇极殿的群臣唬的一愣一愣的。每个臣子都有一个巨大的疑团在脑海中盘旋,万岁爷和孙传庭这是怎么了?

按理,崇祯皇帝的降罪诏书谁见了也会立刻造反,偏偏孙传庭收到之后不但没有反,反而表示同意。万岁爷处罚的好处罚的妙,抓了我孙传庭家眷呱呱叫。

要孙传庭是故意迷惑崇祯,那也不过去。

如果孙传庭真想造反,他就会自己选派心腹到陕西地方上任。而绝不会上书让崇祯皇帝选派官员。一旦由皇帝选派官员上任了,那些官员可都是崇祯的心腹,孙传庭此举不是在自掘坟墓么。

所以群臣有一些不懂了,这君臣二人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