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杀太子(1 / 2)

有一点李定国非常确定,朱慈烺不是傻子。这个太子的思维清晰,眼光毒辣。尤其是对于时政的看法,是他们这些流寇们比不上的。

这样的一个聪明人,绝不会不明原因的主动前来送死。主帅深入敌营送死,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也没有听过。

如果真的是因为太子爷欣赏自己,不惜敢冒大险的前来劝降。若是自己此时杀了他,实在是不够义气。

可自己忠于大王,太子终归是自己的死对头。杀了太子,官兵则群龙无首。到时候,大王振臂一呼,未必就不是官兵的对手了。

忠义两难全,李定国又是个性情中人。他开始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理智占据了上风,最终李定国还是决定处死朱慈烺。这是打仗,对方是敌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放过了太子,就等于是放虎归山。一旦太子回去,张献忠的大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是以,即便是李定国再怎么欣赏再怎么敬佩,都得杀了他。杀死这个百年难遇的中兴之主,杀了太子,大王大事可成。

如今李自成死了,整个大明王朝能打的就剩下张献忠这一支了。到时候当真是时事造就英雄的话,张献忠推翻了这个腐败的大明王朝,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

孙可望的大军已经出关,准备在东山寨方向偷袭十二团营。不同于李自成,张献忠是注重培养骑兵的。

李自成打仗的特点就是人多力量大,人数越多越好。鼎盛时期,李自成麾下百万大军。这百万大军黑压压的盖过来,确实是令人闻风丧胆。

可是这么多队伍也是参差不齐,一百万人就是一百万张吃饭的嘴。他们各兵种之间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配合可言,白了不过是一盘散沙。

遇到了全建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比如朱慈烺的十二团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终究也是不堪一击。

张献忠则不一样,张献忠更注重骑兵的培养。而且,张献忠打仗素来是兵贵精不贵多。多了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能打的精锐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张献忠的军队不如李自成人数多。可是战斗力,却比李自成强悍。

孙可望带了八万人,人数不多。可是用来偷袭朱慈烺布置在东山寨一带的,五万十二团营中的三个团营,还是绰绰有余。

只要是此次偷袭得手,十二团营必然遭到重创。到时候,张献忠就可以逆袭翻盘。找到一举击溃明军的机会,从而保住四川的地盘。

所以不管怎么,李定国是绝对都不能放过朱慈烺的。他必须杀了朱慈烺以绝后患,以免放虎归山。一旦朱慈烺回到十二团营,张献忠万万不是其对手的。

杀掉朱慈烺,为大王除掉后患。李定国虽然觉得这样做未免对不起朱慈烺,可也是没办法的事。

敌营之中,朱慈烺似乎也开始有些担心。他在营帐中不住地来回踱步,而李岩和宋献策则干脆是一脸的焦急惊恐。

他们都知道,太子爷这是在找死。张献忠不会放过他的,很可能会让李定国杀了太子。

这两个军师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人,从时局的判断中他们就知道,朱慈烺此行凶险万分。

“完了,太子爷您就不该来。这次,咱们死定了。”一向沉稳的李岩,都忍不住叹息道。

朱慈烺一惊,就连李岩都这么。此行,大概确实是自己草率了。朱慈烺又看向一旁的宋献策,宋献策也是同样的想法:“太子爷,若我是李定国,定会杀了您的。”

一旁的暗卫孟樊超和旺财更是无比的惊恐,孟樊超干脆道:“不如咱们杀将出去,我来掩护太子殿下。”

这是不现实的,孟樊超再厉害再能打,在敌营之中也绝无可能护送朱慈烺逃走。况且李定国谨慎心,早已将营帐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