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冤假错案(1 / 2)

刚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大明王朝,逐渐在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首先,国库在空前的充盈起来。

随着私开银矿案接近尾声,大量的涉案官员被处决。京城的吏政为之一清,崇祯皇帝铁腕手段,锦衣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量的贪官被查处,而锦衣卫也开始变得臃肿起来。目前,在编制内的锦衣卫,已经达到了可怖的五十万人。

这是极其可怕的,一个凌驾于律法之上的皇帝私人武装。锦衣卫的在编人数,竟然达到了五十万。

当然这里的五十万编制并不是京城五十万,真要那样的话那就出事了。京城常备军也不过区区二十万,五十万锦衣卫京城根本无法养活的了。

这里是指全国散出去的锦衣卫在编人员,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人。而如此臃肿的一个独立部门,自然不免出现一些害群之马。

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事。为了彻底实行铁腕反腐,崇祯皇帝听取了朱慈烺的建议,在全国遍布锦衣卫组织。

这些锦衣卫深入地方,目的就是搜集官员贪腐证据。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当真是触目惊心。

全国,近三千多名朝廷官员被处置。其中,被处斩的有八百一十七人。剩下的,按照其罪名的大,获得了相应的处罚。

可是如此庞大的组织,也出现了锦衣卫中饱私囊收受贿赂。甚至于,为了政绩制造冤假错案的现象。

就比如,宁国府知府凌卓。他就被下派到地方的锦衣卫千户段思成冤枉,他收受贿赂。

为此,凌卓被下狱,遭受了严刑拷打。其家眷,也一并被抓。

段思成丧心病狂,将凌卓女儿在狱中侮辱,其女儿不堪受辱撞墙自尽。而凌卓被段思成砍断了手脚,挖去双眼扔在狱中生不如死。

最后,段思成又吩咐手下,为了掩盖其罪行。伪造凌卓认罪证据,然后将其全家秘密处死。

凌卓在狱中被活活折磨而死,至死都没能得到沉冤昭雪的那一天。

一开始,崇祯皇帝受到宁国府奏章的时候也是雷霆震怒,命段思成严查。段思成将凌卓的案子上报,后来崇祯皇帝发觉不对劲。

首先,凌卓贪污白银十七万两。而这批银子最终都没有查出下落,用段思成的法是此人舍命不舍财。至死不肯招供这批银子的下落,乃至在狱中受刑而死。

崇祯察觉不对,便宣召朱慈烺来乾清宫议事。

朱慈烺一到乾清宫,看到了段思成的奏疏之后,也发现了其中巨大的漏洞:“父皇,这案子另有蹊跷。恐怕知府凌卓贪污案,另有隐情。”

崇祯皇帝一怔:“怎么,你也是这样认为的么。”

朱慈烺沉痛的点点头:“父皇,儿臣、儿臣似乎做出了事。锦衣卫,不该如此放任自流的。至少,他们应该受到相应的监管。否则如此下去,必会成为大祸。”

没错,历史上任何一个党派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没有了制约,将会泛滥成灾。

锦衣卫狱,卫生条件极差,鼠患流行,一到夜晚,那些大老鼠就会出来啮咬犯人,其中造成的冤假错案也不胜枚举。

本质上来,锦衣卫还是一个卫所,一个军事组织。只不过这个卫所相对于其它卫所而言,特殊了些,从编制上看,一个普通的卫一般有5个所,统领5000多人,而锦衣卫则掌17个所,统领人数最多时可达一个普通卫的10倍左右。

从指挥使的担任来看,其它都是武将,只有锦衣卫的指挥使是由皇帝的亲信来担任。虽然锦衣卫是有特别之处,但是将其作为一个卫所来看待,观其职能,似乎都不应用简单的特务一词来标签化它。

《大明会典》中有这样记录锦衣卫的职能,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又有将军、力士、校尉人等。其职掌值驾、侍卫、巡察、捕缉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