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明火器(1 / 2)

看着二人争执不休,朱慈烺停住了脚步,颇有兴致的看着二人争吵。

鬼知道毕懋康又研究出来了一种什么武器,是燧发枪可以连发。而汤若望对此嗤之以鼻,并不看好这种武器。

“你这个,就是三眼火铳。虽然能连发又能如何,射程太近,还不如弓箭,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汤若望连连摆手。

三眼火铳,明朝洪武年间出现的一种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远距离射击敌人,也可以近战砸击,是一种两用兵器,明朝中前期军方开始大量装备,属于常用武器,明朝中后期逐渐被淘汰。

三眼火铳是明朝洪武年间出现的一种威力很大的火器,既可以远距离射击敌人,也可以近战砸击,是一种两用兵器,明朝中后期,军方开始减少装备数量,属于常用武器。

三眼火铳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铳身由三根管子合铸,形成品字形,三个管相互之间各不相通,都有自己的火门,分别点火发射,三管共用一銎,安装一个木柄。另一种铳管是一个整体,里面有三个铳堂,火药室相互连通,点火后三管连射,也可以连发三次。

只是这种兵器也有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射程较近,甚至于还比不上弓箭。

而毕懋康就是根据三眼火铳的原理,想到了可以连发的燧发枪。谁知,他的想法却被汤若望一口否决。

为此,二人争吵了起来。

朱慈烺并没有过去阻止,因为他知道,这其实是好事。只有在不断地争吵,互相的磨合中,才能创造出新式武器,才能找到灵感。

毕懋康挠挠头:“咱们在这吵吵没用,等我做出来让你看看厉害。”

汤若望辩不过,只好找救星:“宋应星,宋应星你过来,看看毕大人的这法子可行?”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等人才,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他也被收到了兵仗局中,为朝廷出力。

宋应星似乎已经习惯了二人的争吵,他可不想掺和这些事,于是笑笑:“这个我可就不知道了,你们二人的事,我可不管。这火器做不好,当心殿下治罪与你二人。”

其实大明火器已经相当先进了,只是到了满清的时候荒废了火器的使用。

而明末时期火器之所以发挥不了作用,主要是面对的敌人不同。一个是满清的骑兵,骑兵有着极其快速的机动性。火器威力,终究是有限。

再就是流寇,流寇遵循着打不过就跑。甚至听官兵来了,就登时做了鸟兽散的。流寇游击战术,活活拖垮了明军主力。

这些,都不是大明火器不行。鸟枪最为军营利器,而临时施放,尤藉火绳点引。到如今,直接用燧石击发,可以是质的飞跃。

对于火器,明朝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火药颗粒化。明朝火器其数量之繁多,至隆庆年间,达上百种。

比如,赵锦侄子赵士祯。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还有万历年间的一个姓戴的,他曾经制造过一种火铳,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药和铅丸都贮藏于铳脊部位,这个铳设有两个扳机,像一公一母连在一起,扳动其中一个,火药铅丸就会自动滑落到枪筒之中,随即扳动第二机,以石激火,枪弹就喷发而出,按他的设计此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响,直到火药铅丸打尽为止。

赵士祯发明了一种迅雷铳,在万历二十六年给皇帝进呈的迅雷铳还只能连发五弹,到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就可以一口气发射十八弹。

这个迅雷铳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