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内乱(1 / 2)

下面的群臣颤颤,纷纷伏地,那讨回来的使者随从,伏地哭道:“是啊国王陛下,那清国摄政王、咱们给的粮草太少,与、与他们预计的相差甚远。那、那摄政王就一怒之下,将,将咱们派出的使者给杀了。”

此言一出,朝鲜国王李倧在位初期,后金对大明的战争已经出现压倒性胜利,尤其是黄台吉继承汗位之后。定下了先征服朝鲜,后征服大明的战略方针,黄台吉亲自率后金军队猛攻朝鲜。虽然朝鲜李倧积极备战抵抗后金,但朝鲜军队兵败如山倒,已经自身难保的大明王朝再也不像万历朝鲜战争那样有能力保护藩属国朝鲜王朝。

后来黄台吉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大清王朝正式建立。同年,黄台吉开始对朝鲜王朝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王朝断绝与大明王朝的关系,臣服大清王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藩属国,但朝鲜李倧坚决拒绝。

于是黄台吉在第二年便开始向朝鲜王朝发动最后的决战,朝鲜军队死伤惨重。李倧被迫无奈,带着自己所有王室成员、文武大臣向满清投降,他本人当着全国臣民的面,向黄台吉行三跪九叩的仪式,承认大清为朝鲜的宗主国,彻底断绝与大明的关系。这一幕,所有的朝鲜臣民声泪俱下,是朝鲜李倧一生中最窝囊的时刻。

事后,李倧的所有儿子和儿媳都被当作人质带回大清,以此当作朝鲜臣服大清的担保。

后来鉴于朝鲜的臣服,大明的日益壮大。黄台吉怕朝鲜再次倒向大明,于是将李倧儿子遣返回了朝鲜以施恩惠。

如今满清再次翻脸,就因为进贡给他们的粮草不够,多尔衮一怒之下杀了他们的使者。

朝鲜户部官员第一个站了出来,哭诉着道:“陛下,去年霜灾严重,咱们自己粮食都减产过半。各地更是不少的灾情,国库短时间内,那里筹集的了这许多粮草。就咱们送去清国的这些,也是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

从沈阳逃回来的使者随从更是哭泣道:“回禀陛下,那、那摄政王多尔衮言道。粮草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倍,若是完不成筹集任务,他们必将兴兵来、来将咱们杀个片甲不留。”

也有主战派的臣子,如兵部尚书站出来怒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清国如此咄咄逼人。咱们不如,跟他们拼了!”

“拼,怎么拼。就算是咱们打光了,也不是那清国的对手。”

“咱们朝鲜子民原本受大明庇佑,深感天朝上国大恩。如今清国势大,也无人前来相助与我等,咱们与其等死,不如拼了。”

“对,就算是打不过,也要落得千古流芳。就算拼光了咱们全朝鲜之力,也要跟他清国杀个你死我活!”

“对,跟他们拼了,哪怕是亡国灭种,也要跟他们拼了!”

主战派的官员义愤填膺,理由很简单。多尔衮提出来的要求,朝鲜根本就无法满足。就算是把朝鲜境内的粮食都献上去,最终还是不够。

粮食都给了满清,他们朝鲜百姓怎么办。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就这样饿死了。

与其横竖都是个死,倒不如拼了算了。哪怕是鱼死网破,哪怕是拼光整个朝鲜,也要跟满清决战到底。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义愤填膺。大多数人,实际上包括李倧国王,都希望和谈。他们都希望,还能与满清有商量的余地。

主和派臣子,国王李倧的老丈人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陛下,这大清立国就所向披靡。他们八旗骑兵横扫天下,咱们就算是举国之力,也万万不是对手。老臣以为,咱们还是多筹集些粮草,再派使者前去解释。非我朝鲜子民不肯孝敬他大清,实则我朝鲜国偏安一隅能力有限。还请皇父摄政王恕罪,我朝鲜只能尽力而为,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一群胆怕死的官员们的随声附和。搜刮民脂民膏,去进贡满清。管他们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