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长隆元年(1 / 2)

太漫长了,朱慈烺也没想到,这该死的登基仪式,是如此的漫长。这九五之尊的龙椅,其实并不怎么舒服。

既然放权,崇祯皇帝就做到底。这一点崇祯皇帝做的不错,他没有像那些臭不要脸的禅让帝王一样,做了太上皇之后,还在觊觎着皇权。

比如宋徽宗,为了不当这个亡国之君。宋徽宗自己做了太上皇之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赵桓。

结果,宋徽宗跑了。早在金兵南渡黄河时,宋徽宗就仓促出城逃避,先逃到亳州,再逃到镇江妄图成立自己的私人班底继续品尝一下皇权的好处。而满清的那个乾隆,美其名曰传位于嘉庆。实则还是大权独揽,直到乾隆死后,嘉庆才算是真正的掌权。

这一点崇祯皇帝就做的不错,既然放手了那就彻底的放开。不同于那些享受的皇帝,崇祯的帝王之位其实并不快乐。所以,他并不留恋。

不事奢靡,不好美色。崇祯皇帝看似的枯燥的人生,可实则他根本就没有选择。

我们总喜欢把亡国之君来评价崇祯,其实这没有错。只不过,崇祯接在手里的早已是个支离破碎的王朝。换成别人,也就是三两年的事。

顶多不超过五年,大明必亡之。

结果,在崇祯手里摇摇欲坠了十七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姑娘,我们谁曾透过表象去看本质呢。崇祯皇帝把皇帝之位传给朱慈烺,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终于不再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活着了,凡事有儿子顶着,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崇祯皇帝决定,养花弄草钓鱼绘画,颐养自己的天年。劳碌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

登基仪式是由礼部拟定提交,之后在拟定年号长隆,年号是用于纪年,早期皇帝会时不常的更改年号,但元朝以后,一个皇帝会选用一个年号,比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其实万历和崇祯都只是年号,并且一生都不会更改。但也有例外,如明英宗朱祁镇刚做皇帝时,年号为正统,后来复辟成功又改为天顺。

祭拜过太庙和社稷后,朱慈烺到达奉天殿开始响第一通鼓,鼓声结束,百官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后开始第二通鼓,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在午门排好顺序;等到第三通鼓结束,文武百官,按照顺序进入,就位。

首先是在圜丘告祭礼,礼成,遣校尉设金椅于郊坛前之东,南向,设冕服案于金椅前。然后内首辅率诸大臣、百官望座位跑奏曰:“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群臣扶拥至椅上坐,百官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内首辅、诸大臣奉衮冕跪进,置于案上。内臣子就取衮冕加于圣躬。然后群臣入班,通赞唱:“排班”。排班齐后,众大臣鞠躬,奏乐。然后众大臣三拜,平身,乐止。然后再三拜,平身,乐止。

通赞引内首辅至朱慈烺的帝王宝座前,通赞唱:“跪,搢笏”。

捏个首付搢笏,承传唱众官皆跪。捧宝官开盒取皇帝的玉玺授内首辅,内首辅再捧着玉玺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然后尚宝卿受宝,收入盒内。通赞官唱:“就位,拜,平身”,百官按通赞指引拜、平身。通赞官再唱:“复位”,引礼官引内首辅自西复归原位。

通赞官接着再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百官按通赞官所唱步骤做

。做完之后,皇帝解严,通赞唱:“卷班”。

百官退下,礼毕。具卤薄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告礼节性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先殿,百官上表称贺。

然后百官各就位,朱慈烺穿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至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捧御宝置于案上,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立。乐作,百官在通赞官的指引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