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工匠(1 / 2)

此时的国丈周奎,早已在西山迎接多时。朱慈烺一行人摆驾西山的时候,周奎恭恭敬敬的在一旁迎接。

“臣周奎,恭迎圣驾。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则是一脸的欣喜,他上前抓着周奎的手:“姥爷,看不出来啊。这西山,竟然有着如斯变化。”

周奎讪讪的笑道:“全仗万岁隆恩,老臣,总算是没有辜负了圣意。”

朱慈烺明显有些不开心了:“我姥爷,你怎地变得如此见外起来了。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泥与这些礼节。”

周奎闻言大喜,还是自己的外孙好啊。要不,这怎么就是一家人呢。

“万岁请这边来,这是咱们刚上的一台新炉。还有,如今工匠们发现了一种,用锡水玻璃的制作法门,比之之前,用人工的法子省事的多。此外,这玻璃还得经过几道淬火工艺,更为的坚固耐用。”

凡事都是摸索出来的,一开始制作出来的玻璃质量很差。甚至于,当时皇宫大内的门窗,玻璃都是绿色的。表面,也是坑洼不平。时不常的,就会出现某一页玻璃自爆的现象。

甚至于,一阵风就能刮碎。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技术不行,制作出来的玻璃,质量不过关。

玻璃经过高温煅烧,变成熔融体,之后送入液体锡上面降温,冷却后就成为浮法玻璃不反应,形成的是锡的保护膜。锡的主要作用是在玻璃还是液体时像水一样把油托起。锡相当于水,玻璃相当于油。加锡之后可以生产出大块的平面玻璃。

浮法玻璃成型工艺中,玻璃液与耐火材料的主要接触部位是流道和流槽。

浮法玻璃的生产是一项从没有过的实验,由于古人在钱币铸造中,往往添加一定量的锡。所以锡相对获取容易,由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一开始实验生产就遇到一波又一波的难题。

这些大明伟大的工匠们,利用炉匠补锅的办法,现场加工七长长的锡槽。结果,高温玻璃水通过锡槽时容易凝结,造成玻璃厚薄不均。有时玻璃水在锡槽里乱溅,工人们身上到处是伤。

后来,古人在锡槽下部添加了煤炭解热系统,玻璃水通过锡槽容易凝结的问题解决了。接着,这些工匠们又研制了玻璃拉边机,精心设计速度、角度、压入深度,并将成型部分工艺形状作了修改,玻璃越拉越宽、越拉越平,质量越来越高。

没有先进的技术,古人就是用这种方法,一步步的改进。使得如今西山玻璃厂制作出来的玻璃,与现代玻璃几乎没有区别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制作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玻璃的生产,更加规模化。

朱慈烺参观了新建玻璃厂的制作方法,也不由得惊喜交集:“厉害啊厉害,我居然没有想到,你们改进了这么多的工艺。”

可当朱慈烺提出来,用玻璃制作出一根根巨大的玻璃管的时候,工匠们沉默了。

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没有试验过。且,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即便是做了出来,质量能否有保证,也是个未知数。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万岁爷,人或许可以试试。”

朱慈烺一怔:“此人是?”

周奎慌忙惊喜的介绍着:“回禀万岁,此人叫张发奎,这锡水玻璃,就是出自于他之手。”

果真民间处处藏龙卧虎,周发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他制作圆管玻璃的方法。

将玻璃板配置在具有横截面呈圆形的外周面的成形模具之上,然后通过对玻璃板进行加热利用玻璃板的自重而使玻璃板变形,从而使玻璃板变形成沿着成形模具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分的形状的第一变形工序;

在第一变形工序之后,通过位于成形模具的一侧的第一按压构件将玻璃板的一侧部分向成形模具侧按压,通过位于成形模具的另一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