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大义灭亲(1 / 2)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秦茂生知道这案子一旦送到御前。必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而且这次的案子,涉及到了国丈周奎那里。

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倭人的案子尚未了结。皇帝已经准备对瀛岛用兵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尚膳监贪腐案。

这案子,竟然涉及到了国丈。那可是周皇后的生父,朱慈烺的亲姥爷。按照大明律法,周奎是要被斩首的。

皇帝的圣旨,此案一旦有了眉目,需及时上报。心情沉重的秦茂生硬着头皮去了皇宫。

朱慈烺发现自己最近越来越清闲了,本来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勤于政务才是。就像是老爹一样没日没夜的辛劳工作,一开始他确实是忙成狗。

知人善用嘛,后来朱慈烺干脆把许多政务推给了内。由自己亲自挑选出来的内群臣,商榷定夺。

而朱慈烺只需要时不常的去内抽查,看看这内群臣批阅的那些奏疏有没有什么问题。这让朱慈烺不由得大吃一惊,内的效率居然出奇的高。

内制是建立于明朝永乐帝朱棣时期的皇帝的非法定的咨政机构,后来权力增大并逐渐成为明朝的行政中枢。它有利于皇帝将军政大权集中于手上,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部。

不得不,这内制度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使得皇帝不再过于忙碌,或者荒废朝政。只要处置得当,内群臣的办事效率甚至于比皇帝还高。

以前,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皇帝的掌控之下,内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南京故宫发出,通过全国驿站,,层层下发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后来,大明宣宗朝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内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不过这么做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内对皇权的制约。

当然,这要看在什么人手里。在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手里,内权利自然极大。可是在一个雄主手里,天下依旧是皇帝一个人的。

朱慈烺清闲了下来之后,才有时间多陪陪诗诗,才有心情出宫游山玩水,体验民间百姓的生活。

比如,这两次出宫就收获颇多。若是没有这两次出宫,怕是就不会发现倭人贩卖妇女的案子,就不会发现尚膳监的贪腐案。

朱慈烺没有在乾清宫处理政务,而是去了坤宁宫皇后沈诗诗那里。朱慈烺正在教授沈诗诗绘画,不同于山水画,朱慈烺教授的她更倾向于写实画。

虽是家道中落,可沈诗诗毕竟是书香世家,琴棋书画还是懂的。朱慈烺的绘画技术,给沈诗诗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原来,这绘画还会将东西画的如此栩栩如生。

朱慈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绘画天赋,可他终究是学过素描。素描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确实是比较新奇的。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太监旺财来报:“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秦茂生求见。”

朱慈烺停下了手中的,诗诗温柔贤惠的道:“陛下政务要紧,臣妾在这里等着您。”

朱慈烺只好冲她微微一笑,尽量显得自己很是轻松,然后对旺财道:“让秦茂生去乾清宫见朕。”

离开坤宁宫的时候,朱慈烺的脸色立刻阴沉起来。其实从最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尚膳监的案子绝对不简单。在朝廷如此高压反腐治贪之下,竟然还有人顶风作案。

这个尚膳监的陈德贵已经不是在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