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官道土坡(2 / 3)

殿外已经站满了人。灵柩离开几筵殿,有着一套复杂的程序,朱厚照按照内侍官员的要求,做着各种动作,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灵柩方才移出几筵殿。王岳扯着公鸭嗓子悲声喊了一句,“大夜,风起,送陛下!”

一丝阳光穿透云层,黎明降临,可是整座京城却感受不到半点晨光的朝气,尤其是紫禁城内,充斥着压抑与苦闷。臣子分成两部分,中间让出一条路,全都匍匐在地,失声痛哭。声音震动整座皇宫,只是那种伤心,是不是来自内心的悲恸,那就不得而知了。

苏瞻一身白色丧服,持刀伴在灵柩旁边。巨大的灵柩由二十多人抬着,从京城皇宫到笔架山泰陵,将有二百多人轮流抬棺。出大明门,向南穿过整条正阳门大街,长街两侧跪满了无数百姓。许多人失声痛哭,他们哭的没有那么惊天动地,甚至很混乱,可是在苏瞻和朱厚照心里,这些百姓的哭声更能打动人心,因为他们才是真情流露,他们才是真正的伤心流泪。

弘治皇帝朱佑樘执政十七年多,他的生命在执政的第十八年走到了终点。他的皇帝生涯,看上去庸庸碌碌,仿佛什么都没做,但百姓却亲切地感受到了这位皇帝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执政的后几年,赈灾、抚恤、开海,弘治皇帝用他的坚持,让百姓们感受到了他的好。每年存的钱多了,每个月买的粮食和菜多了,每年可以多加一件新衣服了。这就是弘治皇帝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百姓是简单的,他们很愚昧,但愚昧的可爱。至少,百姓心中,朱佑樘是一位好皇帝。

送殡的队伍慢慢前行,走过长长的正阳门大街,当巳时中旬,终于走出了京城。可是,在城外乡间小路以及官道两侧,依旧跪着赶来的百姓,他们匍匐在地,身影蔓延开来,一眼望不到头。

看着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朱厚照哭了,泪水再次淹没了脸庞。父皇这一生深得民心啊,民心容易被蛊惑,但终究还讲利益,谁给百姓好处,百姓就会念谁的好。有这些百姓拥戴,即使朝堂上再多的骂名也不用在意。

出城将有十里地,百姓才渐渐稀少起来。仔细想想,今日有多少百姓来送行,不少于五十万人了吧!朱佑樘这一生是成功的,很多人说他无为而治,甚至满朝文武许多官员都觉得他懦弱,可是,今日这一幕,却切切实实的告诉所有人,朱佑樘是一位明君。他悉心教导的太子朱厚照,也未必像众口相传的那般顽劣不堪。

长长的队伍出城向东北,目标直指笔架山。队伍走的很慢,骄阳当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段路都是煎熬。不久之后,张仑从前边走了过来,将苏瞻拉到了旁边,有些担心的说道“大哥,许多女眷和老人身子骨弱,这大热天,走这么长的路,脱水严重,已经有人昏倒了。”

“嗯!快午时了吧?这样吧,你带人去前边郑各庄做好准备,队伍在郑各庄休息半个时辰,顺便喝点水!”

郑各庄,处在官道西侧,京城去笔架山,走官道的话,这里是必经之路。张仑带着一队人马很快就靠近了郑各庄,可还没进庄,便看到一名前边开路的斥候兵打马奔了过来,斥候兵翻身下马后,脸色十分难看的说道“小公爷刚刚兄弟们在前边发现了一点东西是”

“是什么?有什么话直接说,干嘛吞吞吐吐的?”张仑一路上热得心浮气躁的,见斥候兵说话墨迹,自然生气。斥候兵吐口浊气,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脸上还带着几分恐慌,“刚刚兄弟们在前边清除隐患,却发现官道左侧土坡上竟然多了一个京观”

“京观?”张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很快他就回过味来了,一张脸变得阴森可怖,眉头爬满了小蛇。京观,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战场之上,战胜一方将战败一方的尸体割去头颅,尸体堆成塔状,或者分于道路两侧,用土夯实。简单点说,就是用战败者尸体堆成高台。京观是战胜方炫耀武力,威慑敌方所用的手段。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