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道(1 / 4)

万年乾坤歌 红裳小木 8603 字 2020-05-27

“呵呵,皇上误会了。虽然道常无为,但也无所不为,该管的时候自然也是要管的。就如这世间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若有人逆道而行,那么就会有只无形的手来管束你,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皇上主宰这天下,若是有人违反了这天下的规矩,便可充当那神明。”

“含含糊糊,一会无为,一会有为,什么话都让你们说尽了,反正怎么说都是你们对,朕看最为滑头的就是你们这些道士。”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万物皆一体两面。世间之事本是如此,并非学道者滑头。”蔡元明郑重说道。

“那朕问你,何时该无为,何时该有为。”瑞帝问道。

听了瑞帝的问话,蔡元明又是爽朗一笑方才说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投射。我们所作所为,合乎道,便心情舒畅,若心存不安便不合乎道。何时该有为,何时该无为,单凭良心二字,皇上自己最为清楚,何需问旁人。”

蔡元明一边指着着心房说道。

瑞帝闻言一愣,而后又认真的瞧了瞧蔡元明的装扮,才说道“难不成那白云老头收了一个儒生作弟子?”

“皇上圣明,我本是儒生。”蔡元明坦然说道,对他的这个儒生学道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尴尬。

“儒道相来不睦,你这是欺师灭祖啊。”瑞帝笑道,眼神中对眼前的这个着儒袍的道士多了几份兴趣。

“元明来时便讲了我什么都信,什么都不信。元明要学的是这世间道理,而这世间道理并无门户之见,圣人也从未有过门户之见,若不然当年孔夫子何以会问道于老子。”

“只是后世之人,或为了抬高自己或意必固我,方才有了门户之见,相互攻击,实在是可悲可叹。”蔡元明说完抚掌长叹。

“嗯,到也是这个理。”

瑞帝听了之后,沉思了下说道。

瑞帝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道事,虽然当时的天师道并未真正传道,只是摘一些言说,而后将其解释的无比玄乎,以此来诱惑欺骗众多教众。

然而瑞帝毕竟不是那些没有自己思维能力,只知道盲从的教众,也从中悟出了些理,之后又弘扬儒学,以此来安定天下,对儒学虽比不上那些满腹经纶的大儒,但也是有自己的心得的。

可是说瑞帝是从道走向儒,与面前这个从儒走向道的蔡元明还是有些共同的想法的。

“那你与朕说说是儒家的道理好,还是道家的道理好。”

瑞帝愈发起了与蔡元明讲话的兴趣,当然也是一种考究。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若把这茶壶比作世间道理,那么现在皇上看到的与我看到的一定不一样,但是我们看到的都确实是同一个茶壶。”

蔡元明指着案几上的茶壶说道。

“朕和你看到的只是这茶壶的一部分,并非茶壶全貌。如你所言,圣人也未必见道,那这世上可有见道之上,那白云老头能够预测几十年后之事,可否见道?”

瑞帝问道。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更不提我等凡人。圣人不能窥见道之全貌,所以就算那佛能渡人,但有时也不能自渡。若不然老子为何出关,孔夫子为何一生不得用,释迦牟尼佛缘何救不了自己的族人,皆是如此。”

“家师曾言自己离见道远矣,生活但少了许多意思。所以家师并不鼓励世人去参悟大道,并言若是有人悟透了,怕是此人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了。过犹不及,窥破天机,不如不悟。”

蔡元明说道。

“呵呵,过犹不及,中庸之道,看来你还是信奉儒学多一些。”瑞帝笑着说道。

“哈哈,古来圣人皆相通矣,道无恒道,儒之中庸,佛之无常皆是因时与位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圣人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