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血浓于水(3 / 12)

一品仵作 凤今 41024 字 2020-06-01

本王在尘世中苦熬半生,这便是佛家所奉行的善法?”

“当年你因缘不成熟,不堪僧众清寂。”

“本王如今也不堪僧众清寂。”

“……看来王爷有还俗之念。”空相大师沉吟片刻,说道,“既如此,老僧备了条船,停靠在岛东,王爷若想离去,可趁夜色远行,此间之事交予老僧周旋。”

“就凭那一叶小船?”恒王有些意外,却讥嘲道,“小船若扛得住风浪,大师与本王何苦滞留在岛上?夜里风急浪高,海上暗礁密布,本王乘那一叶小舟出海与送死何异?”

空相大师道:“老僧已向皇后殿下求得一艘护洋船。”

恒王嗤笑:“那女子在盛京时人称活阎王,这些年来复国执政,岂是天真女子?她手里就本王这一根儿救命稻草,岂能不设防?本王哪儿也不去,就在此处等着,看这对名满天下的帝后何时前来弑父。”

说罢,他将僧帽摘下,弃在竹下,满头白发在日光里格外刺眼。

空相大师双手合十,说道:“明晚亥时大雾,乃离岛的绝佳时机,时不再来,施主三思。”

说罢,空相大师进了屋,留下了一扇敞开的庙门。

恒王望着门,半晌,抬头望起了天。

……

日光清浅,云淡风轻,上舱旁的东屋里,暮青立在窗前眺望着海岛。

身后,魏卓之道:“臣称观今日风云,明夜海上应有大雾,正是行事之机。”

暮青默不作声,只是望着海岛。

魏卓之道:“臣知道,父子至亲,替命是情分,不替亦断无子求父死之理,但天家父子非寻常百姓,天子之命关乎社稷,殿下向来看重人命,太上皇一人之命与天下民生孰轻孰重,望求殿下三思。”

魏卓之说罢顶礼而叩,屏息长待。

风声寂寂,几声鸟鸣入窗而来,音如刀剑出鞘,尖锐肃杀。

暮青的手搭着窗台,浅白的日光落在指尖,苍白如雪,她的话音却平静无波,“今日且点暗船水鬼盯着岛上,明夜秘密行事。”

“臣领旨!”魏卓之三拜而起,临走时深深地看了暮青一眼,女子的背影在日光里薄而淡,当年初见之时,他从未想过这样单薄的肩膀有朝一日能担得起社稷重任,如今,她已不再是一县仵作之女,而是令人敬佩的一国之后了。

魏卓之带着一腔敬意离去了,却不知暮青尚有一言难讲。

她想说,为她准备一叶小舟,事了她便离去。可这话哽在喉头,尚未出口,已觉血气。

天子之命关乎社稷,这一抉择无愧于期盼安定富足的南兴百姓,无愧于寒窗苦读的学子贤士,无愧于从龙多年的文臣武将,却独独愧对阿欢。

他虽对父亲有怨,可世上哪有不曾景仰过父亲的孩儿?当年,每见他为恒王大闹之事伤神,她都越发确信他对父亲感情尚存,只是深埋于心,因怨而不自知。

他不会弑父求生,今日的抉择无异于她亲手杀他父亲。她相信阿欢终会理解她的苦心,可此事也许也会成为他们深埋于心的一块疙瘩,与其后半生装作若无其事,她宁愿事了乘船去,此生不复见。

明明说好不走的……

可是,阿欢,我做不到明知可为而不为,做不到放弃你生的希望,哪怕要与你分离。

今后余生,无论我在何方,只要你安好,我便安好……

吱呀——

房门被人推开,梅姑在门口面带喜色地道:“少主人,陛下醒了!”

暮青闻声望去,日光照过她的侧颜,鬓发忽如霜色。

梅姑一怔,直到暮青走到门口,才觉知方才所见不过是错觉罢了。她的心稍稍放了下来,松了口气的工夫,暮青已走出房门,往上房去了。

步惜欢醒了,看着暮青拨开珠帘走来,不由怔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