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京观筑边塞(1 / 2)

汉末武圣 半城流烟 5911 字 2019-10-29

“自古杀俘不详,将军万万不可如此。”

关羽话音刚落,蔡邕就急忙上前劝谏。

蔡邕乃当朝儒士,崇尚仁义、胸怀。

两国交战,战场纵有伤亡也在所难免,却不赞同屠杀俘虏。

关羽道:“并非关某嗜杀。”

“奈何云中兵少,这些人虽迫于局势投降,心中却桀骜难以驯化。”

“若放其回归草原,半载即可再度组成军队,成为北疆心腹大患。”

“假如留在云中,先不说会消耗海量粮草,亦会扰乱云中治安,反而不美。”

“昔秦与赵国连年交战,虽屡有胜绩,却终不能彻底压制赵国。”

“何也?”

“盖因秦每战俘获赵卒,皆遣散回乡,赵国实力未损,顷刻即能招募军卒甚众。”

“后长平之战秦国大胜,坑杀赵国降卒,使赵国内男子缺乏,国力始衰,再无力与秦争锋。”

“鲜卑人口本就稀少,万余降卒完全能够组建两个大型部落。”

“若尽屠之,则动摇鲜卑根基,至少二十年内鲜卑再也无力南下,北疆才能得到安定。”

蔡邕闻言,欲言又止,最终只能微微叹息。

就在此时,贾诩在徐晃的护卫下,缓缓走到面前,躬身行礼。

“诩拜见明公!”

看到二人安然无恙,关羽大喜过望,急忙上前挽住贾诩手臂。

“此战能够这等斩获,皆赖先生之功。”

“某定会上表朝廷,为先生请功!”

贾诩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叹道:“此战虽胜,奈何水淹之计有失天和。”

“诩又岂敢因此居功?”

关羽愕然。

他没想到,素以‘毒士’闻名的贾诩,居然会感觉水淹敌军有失天和。

思量半晌,关羽终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盖因贾诩之功本就不好上奏。

养寇自重,怂恿匈奴单于叛变,游说鲜卑联合入侵,本就是贾诩之谋。

假如为贾诩请功,朝廷询问详情,却也不好回答。

而此时。

除了关雄、徐晃、于夫罗这些些知情人,其余诸将看向贾诩的眼神,都明显带着些许畏惧。

并非这些将领胆小。

他们在战场上,并不畏惧厮杀。

然而人们都是血肉之躯,面对洪水这种自然伟力,根本无人能够与之抗衡。

心中有畏惧,自然也是情理之事。

“我方才听明公之言,准备屠尽俘虏,令鲜卑二十年无力南下,可有此事?”

贾诩拒绝之后,当即出言询问。

关羽还以为,贾诩也是准备出言劝谏,当即眉头微皱。

不过考虑到贾诩的深谋远虑,心中倒也想要知道,对方又有什么想法。

“正是如此,军师可有异议?”

贾诩摇头道:“屠尽俘虏,自然是当下最好选择。”

“然诩有一记,可令鲜卑三十年不敢南下,不知明公是否想听?”

关羽闻言,不由微愣。

二十年无力寇边,与三十年不敢南下,差距可并非只有十年时间。

前者是无力。

也就是说鲜卑遭此重创,就算有心南下寇边,却也没有能力南下。

后者却是不敢。

也就是说,纵然鲜卑有能力南下,却也没有那个胆量。

草原上,二十年就可以重新培养一代人,组建成新的鲜卑军队。

关羽倒想知道,贾诩到底有何良策,能够让鲜卑三十年不敢南下。

“还请先生明言。”

贾诩转身,看着那些横七竖八的无数尸体,幽幽开口。

“明公可屠尽贼人尸体,而后将其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