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失望(1 / 2)

汉末武圣 半城流烟 5914 字 2019-10-29

却说张让得到命令,当即开始着手调查太平道。

消息走漏,中常侍封谞、徐奉素与张角有所勾结,急忙将事情告知张角。

张角闻言大惊。

不过很快,张角就稳住了心神。

他虽然筹谋许久,却始终没有露出丝毫反心,只要朝廷不是立刻缉拿,并不畏惧。

饶是如此。

张角也迅速派遣弟子,携带大量财物贿赂张让。

张让本就对太平道不以为意,再加上心中不喜关羽,自然不愿关羽再立奇功。

调查过后。

张让发现张角虽信徒众多,却并没有造反征兆,当即上奏刘宏。

“角及其弟子游历四方,只因悲天悯人之故,并无反义。”

“陛下若听信关羽谗言,贸然捕杀张角,还有可能激起民变,诚不可取。”

“不若封张角官职,以收其心,则太平道不足为惧也。”

刘宏心中犹豫。

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也都屡屡进言,声称太平道在民间口碑极佳,张角三兄弟所作所为有益社稷,能够帮助朝廷稳定民心。

此等人物不仅不该处置,反而应当封赏。

刘宏又召集太尉许馘、司空张济、司徒陈耽,商讨太平道事宜。

太尉许馘、司空张济,素与十常侍有所交往。

他们早就得到张让知会,皆言张角帮助稳定民心,于国有利,不能妄杀。

司徒陈耽犹豫许久,终究没有出言反对。

刘宏见众人皆由此言论,当即下令册封张角为‘大贤良师’,责其帮助朝廷教化民众,安抚民心。

却说司徒陈耽离去以后,心中烦闷,回到家中就不断饮酒,很快就有了醉意。

他喃喃自语:“张角虽暂时并未露出反义,却图谋深大,吾为党人之故,非但不提醒陛下,反而极力掩盖,枉为司徒。”

若关羽听到此言,肯定会感到无比惊悚。

前世关羽对黄巾起义,就有许多疑惑之处。

就算张角掩盖得再如何好,大汉却也人才济济,不可能看不出太平道隐患。

然而。

史书从未记载黄巾起义之前,有人上表出言警示。

这固然与张角收买宦官,闭塞圣听有关系,却也不能阻挡公卿的进谏。

从陈耽口中,却能猜出些许实情。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极其严重,由于宦官强势崛起,世家大族遭到无情打压。

双方屡次争斗,都以党人失败告终。

哪怕时至今日,仍旧有许多党人及其亲眷、族人,终身不得录用。

若朝廷继续这么下去,党人欲翻身困难无比。

想要打破朝中僵局,让士大夫再度执掌朝廷话语权,必须有其余势力介入才行。

毫无疑问,太平道就有这种能力。

从历史记载也能看出一二。

黄巾起义刚刚爆发,就有不少人上表要求解除党锢之祸。

刘宏惧怕党人与黄巾勾结,只得大赦天下,解除党锢之祸。

世家大族及地方势力,权利开始迅速攀升。

不仅如此。

为了平定叛乱,东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军事力量,州牧制度开始施行。

有人说,州牧制度的施行,乃是刘宏为了给大汉找条退路,才让汉室宗亲担任州牧。

为此,他们拿出刘表乃荆州牧、刘虞乃幽州牧、刘焉乃益州牧的说法。

此言大缪。

其实除了刘虞以外。

刘焉乃是自请为益州牧,究竟是为了避祸还是有心割据一方,不得而知。

刘表的荆州牧,却是董卓封赏,和刘宏没有丝毫关系。

除此之外。

皇甫嵩大破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