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 / 4)

平静了这么多年,该来的还是来了。

历史上那个惨绝人寰的大瘟疫,难道就无法逃过去了吗。

整个江淮地区都乱了,雨依旧不停,仿佛天空已经破裂了一道口子,无法止住雨水的倾泻。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往返的周期太长,很不利于对灾情的指挥。

朝廷经过决议,认为在此危急时刻,应该组成临时的救灾机构,专门负责此事,同时也负责灾区与朝廷之间的联络。

由旬爽任临时救灾御史,相关的各个部门都抽调出人手,共同组成。

因此兵部、工部、吏部、户部、太医院等等组成了联合部门,共同赶赴江淮救灾。

如今的扬州牧,是当年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榜眼岑晊,他在进士及第之后,从一介县令做起。

一二十年的时间,由于政绩斐然,如今也成了一州之牧,朝廷一方大员了。

如今年届五十,却遇到了他仕途生涯中最大的考验,这一场天降横祸,一个处理不好,将成为他官场生涯的终结。

但同时这也是个最好的机会,想当年陈蕃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上,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灾。

可正因为他精彩而正确的应对,使得他在大汉朝廷名声大噪,此后调入京师,受到陛下的重用,从而大放光芒。

因此这场灾难对他来说,既是个机会,也是个考验。

通过了从此平步青云,而一旦失败,恐怕就不是一无所有那么简单了,搞得不好还会下大狱。

他们这一届考生之中,最得陛下信任的就是魁首陈寔,如今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

上次陛下病危,诏书中所提的几位顾命大臣中,便赫然有陈寔的名字,可见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不过陈寔这些年来的政绩,也的确十分亮眼,从当年治理匪患,协助救灾,到担当大任修建大运河,一直到主持修建涿州城。

哪一项不是临危受命,可他却全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岑晊对这位同年敬佩不已,也是他努力的榜样,毕竟陈寔无论出身还是年龄,都比他差。

虽然那一年他只是榜眼,但二人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从县令做起,但差距却越拉越大。

即便是这个州牧,他也才上任不久,努力了二十年,好不容易才爬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相比较于陈寔的桩桩件件事迹,他也不得不承认,二人之间的才能实在是相距甚远。

由于二人之间的同年之谊,这些年来他们之间一直有联系,这次扬州大雨,断断续续下了半个月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预感到事情不妙。

思来想去便给陈寔写了一封信,向他讨教应对之策。

已经贵为东北总督的陈寔,对于他的求教并没有置之不理,反而长篇大论的与他分析了扬州如今的水利情况。

并很诚恳的告诉他这个主意谁也没办法帮他拿,只要记着任何时候都诚心为了百姓做事,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不会办岔事。

得到回信之后,岑晊静心思考了几日之后,决定从现在开始,不管会不会出现洪灾,都立刻开始进行预防工作。

于是他立刻召集各郡各县的官员,开展工作分配会议,规定各处都要每日检查江堤河堤,派人在危险地带日夜巡逻。

如果发现有决堤的苗头,要提前将低洼处的村民,迁到高处临时居住。

并让他们提前准备好临时营地,备足被褥衣物,粮食和洁净的饮用水等等必需的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事实证明他的预防工作卓有成效,尽管后来扬州确实几处决堤,但却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其中有一处决堤出现在半夜,但负责巡逻的人员立刻敲锣打鼓,大声示警。

而早有准备的村民们,立刻扶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