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次充好(1 / 2)

相比于这些成型后略显粗糙的玻璃,那些工匠们用吹塑法做出来的玻璃就堪称完美了。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里,这些如焦糖一般的玻璃熔液,在他们手里精彩纷呈的呈现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有飞鸟、有走兽,有花瓶、有碗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部都是清澈透明,不含有一丝杂质。

按照太子爷的吩咐,京城面人张这个手艺界的鼻祖,根据马驹的形态,用他的一双巧手,夹着铁钳很快做出来一个栩栩如生的水晶马驹。

马驹憨态可掬,待得稍微冷却难以粘黏的时候,再把马驹用铁钳夹住放入熔炉内继续加热。在不断地休整过程中,这个透明的马驹终于被做了出来。

坤兴公主早已耐不住性子,伸手就要摸。吓得朱慈烺一把抓住:“等下,烫!”

待得马驹成型放凉后,朱慈烺欣喜的拿起它递给了妹妹:“怎么样,哥哥没骗你吧。”

朱媺娖大喜过望,拿着这个马驹嫣然一笑:“谢谢哥哥。”

众人面面相觑,此俊美少年郎居然叫太子殿下为哥哥,想来果真是个皇子了。难怪,除了皇子又有谁能如此俊俏呢。

玻璃的成型,还需要裁剪的。切割玻璃只能用金刚石,不然这些一旦成型后就无法切割。

好在,金刚石在大明朝获取并不困难,在一些瓷器作坊早就有人使用金刚石来切割瓷器了。金刚石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它的名称来源于印度佛教的经书。

其实最早在公元260年的晋朝时期,我国从印度传进来一种非常坚硬的石头,这种石头甚至能够切开玉石,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居于万物之首的硬物。但是,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最合适呢?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弟子,用梵语写下了许多供信徒们背诵的《经书》,《经书》中把最坚硬的兵器,最坚硬有力的人称为博曰罗。后来翻译成汉语即为金刚石,意思是金子中最刚硬的。

玻璃不够平整的原因很快找到了,孟樊平阴沉着脸,过来对朱慈烺一拱手:“殿下,您过来看看。”

朱慈烺一愣,看孟樊平的表情,似乎有什么事要发生。他只好跟着孟樊平走了过去,原来玻璃不平整的原因果真是出在了模具上。

一般的玻璃成型方法有吹制,压制,离心旋转,辅助作用的二次烧制。

因为需要大批量生产,朱慈烺采用的玻璃模具是生铁铸件。而模具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产品品质,因为有的铁质有砂子,则出来的产品就粗糙,有凸粒,在高温下,易脱铁屑而沾在产品上。

模具必须预热后方可使用,否则刚产出的产品易破裂。而这些模具并不是朱慈烺他们自己铸造的,而是周奎花了重金,从成国公朱纯臣那里购得的。

更让人恼火的是,这些玻璃上居然还有许多锈斑。因为产品出模后需要用钳夹出来,若钳生锈,则可能使产品上沾有锈班无法清除,所以必须保证钳的干净无锈,一般采用无锈材质的钳。

而这些铁钳,也是周奎从朱纯臣手中购得。

“姥爷,你过来!”朱慈烺怒喝一声。

正在一旁乐不可支的周奎一愣,他和崇祯二人对望一眼,然后走到了模具前,刚要询问发生何事了。

朱慈烺怒指着这些模具:“姥爷,我不是跟你了么,这模具的生铁要多次锻造的精铁。你给我运来的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还有这钳子,这样的钳子怎堪能用!”

罢,朱慈烺气呼呼的将铁钳扔在了地上。

周奎过去捡起一看,这些铁钳和模具都是些粗制滥造的粗铁制成的。难怪做出来的玻璃凹凸不平,完全和孟掌柜铁匠铺做出来的样品不一样。

“他娘的朱纯臣,你个狗东西敢蒙骗老夫!”周奎大怒,竟然当着崇祯皇帝的面,破口大骂起来。

从《明实录》来看,明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