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抄家(1 / 2)

我们无法以现代人的目光去评判古人的道德层面,比如这二十四孝中的某些故事。比如,海瑞杀女的故事。

据,有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二十四孝故事只是杜撰,海瑞杀女也从未见过正史记载。这些故事,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其背后隐喻的真善,而非故事的本身。

朱慈烺的回信,很快抵达了御前。

紫禁城皇宫,崇祯皇帝看到眼前的画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此外,还有朱慈烺亲手书的九个大字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表明了朱慈烺的态度,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不剿灭流寇这辈子都不可能回京。只有打败了张献忠,大明永无流寇之患的时候,才会班师。

永无流寇之患这话的有些绝对了,杀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还会有下一个。只有改变大明的体制,彻底铲除流寇生存的土壤,这才是最大的目的。

同时,这幅二十四孝图,也在向崇祯表明自己的心迹。我是你的儿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的骨子里流淌着你的鲜血,所以,我只会尽孝道。我不管你怎么看我,心里如何想。

我只以古人孝道来标榜自己,在我朱慈烺心中,孝心远大于皇权。

儿子如此表明心迹,做父亲的总该醒醒了吧。

崇祯皇帝把自己关在了乾清宫足足四个时辰,不许任何人打扰,不许任何人求见。直到,崇祯皇帝自己亲手推开乾清宫殿门,他走出来了。

走出来的崇祯皇帝,也走出了自己封闭的内心。

崇祯皇帝的目光坚毅,他冰冷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殿外,贴身太监王承恩,还有一众宫人无不瑟瑟发抖。他们突然发现,今天的皇爷,似乎和以往有些不同。

“传旨,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严,此二人包藏祸心,挑拨朕与太子,意图祸乱朝政。着令,锦衣卫即刻缉拿逮捕。”

崇祯皇帝变了,之前他还是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可是现在的他,变得雷厉风行果敢冷静起来。

锦衣卫缉拿成国公还有兵部尚书,这两个人可都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动他们,可是会引起朝堂地震的。

闯贼破城,崇祯临死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以图后举,挽救社稷于危亡。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朝中众臣、外戚勋贵们已经决定投奔到闯王李自成的这一边,他们要在新朝再谋划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最后的成国公朱纯臣。

万历三十九年,朱纯臣袭爵成国公,崇祯三年十一月加太傅。崇祯九年五月,崇祯帝命朱纯臣总督京营兵马。

总督京营兵马,京城三大营的军队,都受其统领。而且,张缙严还是兵部尚书。兵部,最大的官儿。

动这俩人,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二人可都是实权派的人物,手里都掌握着巨大的权利。

可是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你的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权。

皇帝真想办你的时候,还是轻而易举的。只不过,崇祯皇帝之前顾及的是朝中舆论,还有天下人的看法。

现在不一样了,崇祯皇帝不再想这么多。儿子朱慈烺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节课,朱慈烺唤醒了崇祯。

此圣旨一出,锦衣卫即刻行动起来。自骆养性执掌锦衣卫,还没有办过这么大的案子。那可是成国公啊,还有兵部尚书。

关于第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不过有实际名分是制造胡惟